告別山莊主人開始我們今天的行程,預定登標高1920m的李棟山,前些日子由「MIT台灣誌」節目介紹得知,由「馬美道路」進入這條產業道路可由「三光」部落通往桃園縣接「台七北橫公路」車行約15分鐘抵達李棟山莊。        李棟山莊是由一位老榮民朱萬鶴伯伯,自己動手一石一土、一磚一瓦、一木一椿的獨力蓋成,沒有任何工程背景的朱伯伯,只讀過私塾的他自己想出來的,他得意的說,就連九二一大地震都只是稍微晃了那麼一下,連一片玻璃都沒破呢!我們一進山莊就看到朱伯伯正在彎腰撿拾垃圾,和他寒暄了幾句就往登山口前進。
▼李棟山莊入口處

▼朱伯伯正在彎腰撿拾垃圾

        李棟山莊標高1529m由登山口進入,步道在樹林間之字行一路陡上,雖然今天豔陽高照天氣很好非常適合登山,但可能前幾天或是山中溼氣造成步道有些濕滑,小心翼翼牽著我們家兩位小姐的手,一步步向上攀升中,約至標高1700m左右步道第一次橫越交叉於當年日人為運送大炮上山時所開闢的道路,在此稍作休息家彤開始又在「唉唉叫」。
▼標高1529m登山口

▼樹林間之字行山路

▼古道與步道交叉口

▼開始耍賴的家彤

        步道由此開始以直線方式一路陡上,而是當年運送大炮的古道開始以之字行一路平緩上山,但路程比較遠所以我們還是沿著許多山友的標示,由山徑步道向上,往後步道與古道交叉約七次之多,每到一處交叉點就稍休息,老婆帶著家蓉一路上衝衝到山頂,留下我拖著家彤一路上走走停停,又騙又哄下約兩小時也登到「李棟古堡」。
▼終於到了耶!

▼三角點基石

       「李棟古堡」海拔1931公尺,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基石,由於李棟山地理與戰略位置相當好,因此自清朝以來就有軍隊在此駐紮,到了日據時代時,由於日軍常受到大漢溪上游的泰雅族人襲擊,為了全面控制山區,便於李棟山頂闢建碉堡,部署大砲,以控制附近沿岸的部落,在這一片高山峻嶺上,不知有多少泰雅族勇士長眠於此,雖然現在李棟山早已不再具有戰略的優勢,但是李棟山古堡遺留的斑剝痕跡,卻也記錄著當時輝煌的戰史。(參考http://forestlife.info/slide/s063.htm
▼「李棟古堡」內全景

▼「李棟古堡」滄桑斑剝的大門(鐵門已不知去向)

       「李棟古堡」內還滿寬廣的有中央氣象局自動氣象觀測機及發設電塔等,與具有歷史意義滄桑斑剝的古堡,顯得有些個格格不入,我們在與三角點合照後稍休息補充一下能量,就沿原路下山,原本老婆建議由古道較平緩下山,但是並不然也是想當陡下而且碎石又不好走較會滾動,後然還是由樹林間的步道下山,不過走在古道上可挑望的風景還不錯,約一個半鐘頭我和家彤率先回到山莊。
▼中央氣象局自動氣象觀測機及發設電塔

▼古道上挑望的風景

▼礫石古道要小心

        熱情的朱伯伯立即端出「高山七葉膽茶」讓我們品嚐,非常甘甜美味真不知是我們太累還是茶太好喝,今天是非假日所以只有我們一組登山客,朱伯伯說山區的步道最近要再整修一番,等修好下次再來走會比較好走,由於接近中午時分肚子有些小餓,與朱伯伯合照後就沿原路由竹東回台北了。
 ▼高山七葉膽茶老婆還交觀一包耶

▼與朱伯伯合照

▼上山GPS軌跡圖

▼下山GPS軌跡圖

▼高差圖

更多的相片:http://album.blog.yam.com/lkc0311&folder=35846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kc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