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上午6:15「白馬+若い」
路徑:石牌→(搭捷運)→新店捷運站(早餐)→北宜公路(台9)→小格頭→坪林→宜蘭縣界→頭城→青雲路(台2庚)→北濱公路(台2)→大溪(午餐)→大里→石城→舊草嶺自行車道→福隆→縣102→雙溪→雙柑公路(台2丙)→平雙隧道→十分→平十公路(縣106)→平溪→雙青公路(縣106)→深坑→北深路→木柵路→新店大坪林捷運站→(搭捷運)→石牌
總里程:149.79km 
總爬升:1794m 
總騎乘時間:12h12m(含休息)
出發時間:07:05(新店捷運站)
回家時間:20:05
休息時間:04:25 
平均時速:18.9km/h行走軌跡及相片(請按下圖連結):
 
        原本想帶秀芬來體驗一下雙北的魅力,但暑假旺季民宿若要臨時訂房不易,所以退而求其次改為小雙北順遊現在相當夯的景點,「舊草嶺自行車道」,這是8月10日才正式開通,原東北角火車行經的舊隧道,在東北角暨宜蘭風管處規劃、整建下,蛻變成為台灣最長「鐵馬觀光隧道」(全長2,167公尺)。
        星期六一早為秀芬保留體力,夫婦倆搭捷運至新店站,一出站就見到許多車友都相約在這集合,就在此時見到一很熟悉的身影,穿著裕進亮麗的車衣,驅前一看這不是和我們挑戰新中橫的「運隆兄」,他和朋友正準備要去烏來福山呢!他也談到想報名武嶺行,就在我們交談的同時,又飄來另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小何」和同事一起騎車,但一轉眼又不見蹤影,由於時間關係得趕緊出發。

        我們在北新路上吃了頓豐富的早餐,但這早餐可害苦了秀芬,因為我們今天都騎公路車,吃太飽拱身騎車很不舒適,北宜公路我和秀芬都多次騎乘過,坡度都很緩至高點小格頭約15.5KM也才爬升約500M左右平均約3%,至小格頭休息時也已經有許多車友在休息拍照,現在的北宜公路少了大小車輛,但多了很多重型機車「轟轟轟」的引擎聲,加上都非常快的呼嘯而過,讓人非常不舒服,我想要是住在沿途的居民也會受不了,比大型車輛還要吵,反正忍一下就過去必竟玩重型機車還是少數,當來來往的單車也很多,對向車道有不少應該是當地的車友晨騎正要回家,同向我們也超越不少出遊的單車客,也有許多練家子用飛快的速度行進,比起陽明山系絲毫不減熱鬧的氣氛。

        當我們抵達坪林正要去7-11休息時,天阿!7-11的門口更是被許多單車客一層層包圍,一台台高級的鐵馬寶駒駐足於門口,我們只好另尋地點休息,老婆則提議去「坪林茶藝博物館」看看,過了坪林橋左轉約50M就到了,幾乎沒有人還有一個專屬單車的停車場,有公廁讓我們稍作梳洗解放,不過要入內參觀是要收門票的ㄡ!

        過坪林會要先爬升至標高370M的石槽環保公園(其實是坪林的垃圾場)再一路下滑至溪底,就在我們夫婦慢慢徜徉在青山中,對向又飄過另一位熟悉的身影,我們夫婦倆幾乎是同時說:『這不是「國瑞兄」嗎?』,今天的第三位驚奇了!還真是巧ㄝ,國瑞兄還特地停車來打招呼,原本他昨天(請注意是星期五)就騎去宜蘭找朋友玩,今天要騎回家,可見某電梯公司福利還真不錯ㄝ。

        道別了國瑞繼續向宜蘭挺進,攻過石牌標高約535M就正式進入宜蘭縣,此石牌可不是我們住的石牌,我們也和幾位一早由縣106過來一樣順遊「舊草嶺自行車道」的車友聊天(由車衣得知應該是A-GOGO車隊的精英),了解一下路況及路線,下滑至頭城時已是近中午時分,在7-11補給後一路狂飆至大溪,是甚麼力量讓我們頂著烈日下,拼命般也要到大溪呢?

        原本就是著名的「大溪廟口小吃部」位於頭城大溪漁港的廟口海產店,是當地已有15年歷史的老店,餐廳的後側正對著龜山島,偌大的玻璃窗,讓客人可以一邊享用美食、一邊眺望龜山島,廟口海產店由於地利之便,每天都收購最新鮮的魚穫,現切的生魚片令人垂涎三尺;把鮪魚的魚肝蒸熟之後,加入洋蔥、甜椒等,淋上和風沙拉醬,成為魚肝生菜,粉嫩的魚肝搭配酸酸甜甜的滋味,非常開胃,再配上一瓶透清涼的啤酒,とても幸せよ!。

        酒足飯飽也該上路了,天空也很配合有幾片大大的烏雲來蔽日,騎起來頗為輕鬆沒多久就到「石城休息區」又遇到幾位車友,他們同行三人其中一位騎著「家樂福牌」的雙避震登山車,一路和我們一樣路線由新店經北宜來到這裡,之前在「外澳服務區」時曾交談了解其中還有位住「石牌」的車友,見我們穿裕進的車衣,問我們是否也住石牌(這裡是北投的石牌),看來裕進單車在北投地區可是小有名氣(別往臉上貼金啦!)。

       「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隧道內循鐵道博物館概念設做,照明則選用復古風昧油燈行駛音效及裝置廢棄鐵道文物規劃休憩賞景平台、手搖式台車及舊火車頭展示,並利用廢棄營舍及碉堡,整修為公廁及服務站,更能體驗一趟鐵道懷舊之旅。
        原隧道興建於民國10-13年(日治大正10-13年,西元1921-24)隧道長度 2,167公尺,早期宜蘭往返台北交通因地形險峻,今往來行旅苦不堪言。日據時代進行鐵路鋪設,鐵路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之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隧道於民國13年(1924)2月貫通。後因單線通車不敷使用,於民國75年(1986)另建新草嶺隧道(可雙線通車),舊隧道逐封閉閒置20餘年。(以上結錄於東北角風景處網站上資料)
        舊隧道的建築特色:舊草嶺隧道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洞口高5公尺,可容單線通車。福隆瑞北口上方立有「制天險」門額,石城瑞南口立有「國雲飛處」門額,歷經歲月風霜,燻黑石額看得出當年蒼勁的筆跡。福隆隧道口前約200公尺處設有「吉次茂七郎紀念碑」,紀念開挖隧道的日籍技師。(以上結錄於東北角風景處網站上資料)

        行走其間洞內不時傳來「丟丟咚」的傳統民謠,還有搭配火車氣笛及隆隆行車聲,不要太緊張是錄音帶播放的啦,昏暗的隧道中歷經多年火車薰黑的磚牆,超有懷舊的氛圍,地面軌道已拆除舖上有軌道圖案的洗石子地坪,騎行其中非常平穩涼爽,邊騎邊休息拍照,可惜沒帶單眼出來,出了隧道福隆端,迎接我們的又是烈日當空,在四處隨意拍了幾張相片,正打算要離開,突然間又衝出一位熟悉的身影(這篇文章第四次出現的橋段),這不是我們美麗的「小鄀小姐」嗎!,這裡可是距台北有百公里遠的東北角ㄝ,只能說這趟旅程實在是太騎遇了!(抄襲一下小鄀!歹勢啦!)

        過了福隆進入台二線由雙溪進入,此時天空佈滿了厚厚雲層不時有些雷聲,為了能趕在下雨前進入「雙十隧道」避雨,我們都不敢多休息深怕淋成落湯雞,不過到台二線後段為正在拓寬施工的北38,坡度竟高達10%~15%讓已經騎破百里程的我們,痛苦指數瞬間升高至100%,「雙十隧道」標高約才236M通過後就開始下滑至十分,接至縣106道路開始上上又下下,不過都還算緩,上坡短下坡長,我們還特意繞至平溪老街找些冰品,慰勞一下自己一天的辛勞,此時只不過是一份簡單的豆花,就讓我們十分滿足,我們還找到一家賣古早味的,居然有「冰」的麵茶,吃起來就像吃綿綿冰一樣而且超有飽足感。

        揮別平溪時間也不早了,趁著餘輝我們快速地通過菁桐、石碇、深坑,在深坑時天色漸暗,當下決定由木柵路接至新店的大坪林,搭捷運回石牌節省些體力,其實由深坑到新店還滿近,下次應該多利用捷運至大坪林搭配這條路線,往平溪、菁桐、石碇、深坑方向遊憩,甚至到瑞芳、九份再利用火車回台北,我覺得【裕進單車】應該要多點休閒吃吃喝喝的行程,每次都是陽明山山系很無趣,不然團騎會越來越少人參與,不過也要有人願意出來帶並詳細規劃行程。 

「騎單車」過山洞,民眾哼唱「丟丟咚」,舊草嶺自行車道8月10日正式開通:http://www.necoast-nsa.gov.tw/index.php?act=detail&ID=1318 
後記:感謝小鄀分享電腦相片後製軟體PhotoScap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kc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